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团学活动

寒假返家乡实践丨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宗祠文化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5 17:48:30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深化青年学子传统文化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寒假“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等要求,72886必赢开展“爱家乡,学传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宗祠文化实践小组的成果吧。

共同的血脉,是人们情感的源流,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也可以洗灌日常生活中的尘嚣;共同的祖先,是人们精神的旗帜,能随时随地唤醒人们的敬仰之情、感恩之情。宗祠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家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宗祠用自己的独特运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约束了族人们的行为以及个人思想,引导族人与后辈对祠堂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发挥祠堂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功能,更好地弘扬优良美德,继承历史文脉。

新岐陈氏宗祠

 

新岐陈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马鼻镇玉井村,始建于清雍正癸卯年。祠堂曾被改作粮食仓库,后又改经办玉井小学。2008进行总体规划重建祠堂,边设计边集资,于2009年全面动工,主体工程于2015竣工,历时七年。

 

 

祠堂堂号早年本叫《德星堂》,堂号又叫《敬爱堂》。大厅樑架上和左右两边墙壁上悬挂着“进士”,“武魁”,“骠骑将军”,“贡生”以及“副部长”,“教授”,“厅长”等十多面清明两朝以及现代功名,行政级别的祠匾。

 

门口厅内的一幅幅楹联,记录着新岐陈氏的辉煌过往。堂悬有巨大匾额,上书:“敬爱堂”,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燕山黄氏家庙

 

宗祠是神州大地历史遗存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燕山黄氏家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燕山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该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又重新扩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庙宇古朴、雄伟。庙面宽15米,门庭开三门,占地面积709.7平方米,气势宏大。正门匾额镌刻“黄氏家庙”四字,在家庙大殿的左、右壁上各有阴刻篆额石碑—方,是明代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燕山黄氏八世孙)黄河清撰写的“黄氏始祖祠堂碑记”,碑中记载这座家庙“楹以百计、椽以千计”,有柱102根,堪称“百柱庙”。

 

庙内尚存有明代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黄河清撰写的“武荣黄氏祠堂记”和16对楹联,昭示着燕山黄氏渊源和祖德宗功的辉煌史迹。

翁氏宗祠

 

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古称“文峰境”的海屿村境内名叫“旗山”的南麓,外观形象金碧辉煌,流金溢彩。据记载,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民国时期扩建前座与祠门墙,2006年重建,使古祠堂重焕异彩

 

翁氏宗祠背山而建,坐北朝南,祠面宽14米,纵深58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祠为三进四扇三开间,前后均有埕,风火山墙环卫,颇具规模。

 

翁家在海屿最出名的便是明代洪塘状元翁正春。翁正春(1553-16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少年时因父亲翁兴贤与琅岐海屿的翁对江认宗为兄弟,故寄读于海屿白云山的“白云般若庵”里,并著有《游白云庵记》。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翁正春状元及第,累官至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宗祠的存在,记录着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承载了这个家族厚重的人文历史。宗祠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与集中体现。通过本次探寻宗祠文化的实践,同学们深刻认识自己的“根”在哪里,对宗祠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提升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爱国情怀厚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上一条:寒假返家乡实践|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闽台文化篇)
下一条:升旗仪式 | 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Baidu
sogou